情难戒

      “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     

   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  

    “ 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                                                     ——《色.戒》 

     孤独,常常是张爱玲小说里的主角产生爱情的原因。不是因为对方的好,而是因为寂寞,要得到抚慰的渴望。王佳芝就是如此,亲人抛弃了她,她一度爱的人也没有给她幸福,所以,当一个完全相信她的、愿意冒着危险陪她看旗袍看戒指的男人出现时,不管他是汉奸,不管他是个冷酷的杀人凶手,她爱上他;她愿意以更多性命为代价,包括她自己的,也要放他一条生路。国难当头,抛弃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不顾,这般的为情孤注一掷的气魄,还可以从《倾城之恋》里感受到:“香港的沦陷成全了他们……”    

    电影《色.戒》有很多李安自己的理解和发挥。没有了原著的调侃,没有了那张爱玲固有的旁观者调子;多了人物的情感和更加唯美的叙述。书中并没有对易先生的性格作太多交代,甚至还有点头哈腰道歉、笑着说话的样子——而影片中对易先生的塑造,李安显然是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神秘叵测,有些神经质的阴沉的男人。集中体现在对易先生性态度的表现上。男女感情的微妙,很多时候与性有关。通过肉体的交流(或者说是征服),她爱上他,她感受到他的孤独,她感受到他对她极大的渴求。若说原著中还有些对男性权力的意淫的话,在电影里,这意淫已经被巨大的“爱与不能爱”的戏剧矛盾所完全取代。    

    当王佳芝为易先生唱《天涯歌女》的时候,无限凄凉的场面,注定无法结合男与女之间纠缠牵绊,心里真的涌起一股感动。在动乱的年代,在嘈杂的酒馆,无法自控的命运,让一对男女在那一刻彼此在心灵取暖。所以那时,梁朝伟哭了,我们也不能自已——是被电影感动,还是想到了自己其实也是孤独的?    

    内地引进版删掉了所谓“激情戏”,基本上删掉了电影最核心的地方。删掉那十分钟,结果不仅难以回答易先生和麦太太后来何以从心里爱上了对方,使王佳芝最后放跑了易先生的情感动机显得缺乏说服力(绝不会因为一块大钻石吧)。只使得影片叙事功能加强,而影片要进行的人性深处的矛盾的讨论减到只供有心的观众去揣测的地步。据《锵锵三人行》,影片三段激情戏,易先生从SM到卸下一切防备,深情温柔地对待王佳芝,体现了二人感情的递进——可惜我一时还看不到这个份儿上。不过,与其让部分观众把《色.戒》当了三级片,不如删了去罢。


评论 ( 3 )

© izuki's Cafe | Powered by LOFTER